学校新闻
     
   【新华网】知产赋能 江苏力量 | 盐城工学院:智能改造为高铁检修“减负增效”
 
通讯员:张本甫 朱雨霖       责编:吴健彦       审核:赵迎华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5-04-10 17:21:46
 

知产赋能 江苏力量 | 盐城工学院:智能改造为高铁检修“减负增效”

来源:新华网

2025 04/10

【编者按】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十佳案例”和15个“优秀案例”名单,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报送的2个案例分别入选。此前,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征集评选了一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专题介绍相关案例。

近日,盐城工学院《高铁检修智能改造 助力运行降本增效》案例入选江苏省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高铁在夜间停止运营后,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体检”,盐城工学院的相关智能改造成果,有效助力高铁检修降本增效。

目前中国高铁已跻身全球领先地位,总里程、列车数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铁检修需求不断增加。高强度、长时间的作业,不仅使技术工人面临体力与技能的双重考验,也增加了相关运营成本。在此背景下,盐城工学院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依托专利信息分析、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和多学科人才优势,联合科研团队围绕高铁动车检修的多个关键环节展开“技术攻坚”,通过对三层检修平台、转向架拆装、轨道巡检、探伤设备等多个检修工序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了整套系统的“焕新升级”。

其中,智能探伤机基于软硬件系统自主研发,具备自动轴号识别与裂纹检测功能,已获得4项发明专利并实现成果转让,在上海、北京、榆林等地推广应用;高铁三层检修平台智能信息化系统聚焦扫描算法和故障智能诊断模块,实现了全自动巡视和数据管理;转向架拆装数字孪生系统则借助3D模型和虚拟平台,使得复杂拆装过程可视化、单人化,极大提升了效率。不仅如此,轨道桥变形实时预警系统、地轨式巡检机器人、工人自动跟踪系统等也相继研发成功,投入使用,覆盖高铁检修多个关键节点,有效替代人工重复劳动。

据介绍,该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权6项,另有多项发明专利处于实审阶段;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部分技术团队获得省级科技奖励。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高铁检修后市场,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保驾护航,打造智能、高效、绿色的检修生态系统。(张本甫 朱雨霖)

http://js.news.cn/20250410/b2bb6cc7ce68493392e61d08874ea88e/c.html


 
来源:新华网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盐城工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地址:(希望大道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